Skip to main content
觀點

亞洲債券在 2025 年開局穩健

利率降低、通脹緩和、利好的經濟基本面以及美元走弱,應該能在 2025 年支持亞洲本地貨幣債券市場。

債券投資管理亞太區主管及道富環球投資管理新加坡公司主管

2024 年,意外穩健的經濟數據加上減息週期的延遲啟動,導致環球固定收益市場經歷了較為動盪的一年。然而,經濟指標隨後轉弱,通脹亦有所緩和,意味著各國央行可能會探索進一步降低借貸成本。由於特朗普已經上任,減息步伐可能更難預測,但下行趨勢顯而易見。此外,隨著寬鬆週期的展開,任何缺乏明確性的情況都可能為投資者增加或調整存續期風險創造策略性的機會。

今年地緣政治亦將成為焦點。環球經濟表面看似與過去幾十年類似,但實際上隱藏了可能會破壞一直以來經濟和金融聯繫的因素。例如,美中貿易關係可能惡化,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或導致美元升值及人民幣貶值。此外,部分市場可能變得比中國更具競爭力,而其他市場則可能吸引更多中國企業投資,以重新規劃生產路線來避開關稅。

財政方面,政府預計會增加能源和工業基建等資本項目開支。這些支出有助企業擴張,並可能因增長預期變得更加樂觀而推高利率。

在此背景下,亞洲債券市場無疑具有價值,但投資者需要接受不穩定性可能增加的風險。

人口結構趨勢或將主導主權債券收益率

隨著央行減少對通脹的關注,並調整利率以反映本地需求及環球經濟活動,我們預計許多市場的政府債券將帶來豐厚的回報。分析師目前預測,美國借貸成本或會降至約 3.75%,而減息將導致收益率曲線下滑,主要由短期債券帶動。

長期人口結構趨勢亦加強我們對債券的樂觀看法。勞工市場動力疲弱及生產力增長溫和,可能會限制許多已發展市場的增長,從而在中長期內穩定主權債券收益率。

相反,財政赤字和高債務水平構成威脅,並對我們整體樂觀的預測造成最明顯的風險。

有利的再融資為亞洲高收益市場帶來機會

隨著息差收窄至 2007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高收益債券的表現將在更大程度上受到較低基礎收益率的影響,而非息差進一步收窄。

由於市場擔心即將到來的「到期牆」問題,許多發行人已經趁收益率下降及息差收窄進行再融資 - 這個趨勢主要在美元市場出現。在亞洲地區,有利的再融資環境亦可能為亞洲發行人創造相同的機會。

投資級債券的息差收窄空間有限

儘管信貸狀況仍然穩健,但隨著信貸週期的推進,我們可能會看到資產負債表穩定性和利息覆蓋率下降。即使美國非金融企業的槓桿率已從疫情期間的高點回落,但現已開始回升。這些公司的利潤率亦觸及紀錄高位。

儘管如此,如果這種趨勢放緩,利息覆蓋率不太可能改善,甚至可能惡化。一般來說,考慮到投資級債券的息差已接近歷史低位,進一步收窄的空間似乎有限。

有利的基本面應該會支持新興市場債務

新興市場已經消化了眾多信貸事件,而美國國債的正面前景表明新興市場債券仍可能提供投資機會。此外,美國利率下降可能會削弱美元價值,從而增強新興市場投資的吸引力。

然而,我們不能期望所有市場都在 2025 年提供相同程度的政策支持。例如,中國可能會增加本地需求,但當前和未來計劃能否成功仍是個未知數。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方向轉變將影響美國國債收益率和美元,從而影響新興市場債務的各個領域。美國的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可能會對個別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具體取決於其針對性。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亞洲將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尤其是在通脹已開始緩和的情況下。此外,受惠於更加穩健的企業環境及區域資金流入增加,亞洲本地貨幣債券市場應會在 2025 年擴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