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觀點

儘管面臨全球挑戰,亞洲債券仍存在機會

儘管存在潛在的地緣政治和經濟不確定性,但亞洲本地貨幣債券市場仍可發掘大量機會。

4分鐘閱讀
債券投資管理亞太區主管及道富環球投資管理新加坡公司主管

2024年,全球央行將需要成功實行立場的轉變,即從旨在限制通脹的貨幣政策立場轉爲降低衰退風險並實現軟著陸的貨幣政策立場,同時避免經濟過熱或過冷。

亞洲的情況更為分散,鑒於部分市場已經暫停加息或開始降低借貸成本,其貨幣政策週期稍微走在美國聯邦儲備局(美聯儲)的前頭。

我們的基本假設是,全球央行的降息速度應該快於預期。2023年,儘管借貸成本上升,但美國經濟仍具有顯著的韌性。不過,部分分析師認為,利率上調對企業和消費者的全面影響尚未滲透。如果美國經濟惡化過快,美聯儲可能不得不大幅減息。

環球經濟可能低於趨勢增長

我們預計,以周期性公司或行業為主導的亞洲市場將對環球經濟增長的任何疲軟情況更加敏感。同時,全球商品需求的趨於疲軟將對那些更加依賴出口訂單的經濟體帶來壓力。

例如,印度擁有一個龐大而不斷增長的本地/本土商品和服務市場,因而受全球貿易的影響較小。印度經濟增長強勁,經濟多元化程度高,而且不依賴特定行業從而避開了相關的不確定性,因此預計印度於未來幾年將出現機會。

相比之下,在南韓和台灣,單一證券在新興市場(中國除外)指數中佔兩國各自權重均高於30%。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升溫

展望 2024 年,有幾個潛在的爆發點。台灣大選和本年度下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可能會擾亂貿易流向,打擊投資者信心。烏克蘭和俄羅斯戰爭可能引發未來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而以色列和哈馬斯的衝突則可能蔓延到更廣泛的地區。

在低增長的情況下這些潛在的爆發點可能刺激通脹,產生脈衝效應,從而破壞全球經濟的通貨緊縮勢頭。

與依賴燃料進口的市場相比,亞洲市場擁有可供取用或用於換取其他能源產品的本地能源供應,應更容易承受價格衝擊。

若干行業的政策利好因素

諸如技術獨立和電氣化等中國經濟的部分增長領域,正成為政府積極發展的目標。事實上,最近中美在半導體晶片製造方面的貿易制裁顯示,中國可能會加大力度發展國內晶片製造能力,這將使國內科技領域的公司受益。

貨幣和債券波動可能加劇

在過去幾年中,大多數亞洲市場都避免了貨幣價值的突然暴跌。這可能部分歸功於監管制度的成熟和完善,以及中央銀行的良好管理。在整個 2023 年,大多數地區的貨幣都能維持其對美元的匯率。然而,在外匯和石油價格可能出現波動的情況下,這種相對穩定的局面不太可能延續到 2024 年。

大多數亞洲貨幣相對穩定,可能帶來的一個有利結果是本地貨幣債券由於預期風險降低,對外國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地區脫節

如前所述,亞洲各地的貨幣政策已經與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脱節。因此,美國國債收益率與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券收益率之間的差距達到了 15 年來的最低水平。

此外,美元的強勢帶來了挑戰,影響新興市場通脹趨勢和貨幣回報。儘管如此,EMD LC 指數中若干債券的實際收益率已轉為正值,儘管低於美國國債的收益率。

2023 年,我們還看到印度宣布即將被納入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政府債券指數 (JPM GBI-EM Global Diversified Index)。此舉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新的多元化投資來源,並使他們有機會投資於印度的增長市場。

保持樂觀的理由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有可能加劇,能源價格亦有可能隨之飆升,確實意味著 2024 年需要謹慎行事。不過,如果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衝突能夠達成積極的外交解決方案,這可能會提振投資者信心並緩解全球商品供應問題。

如果美國和全球經濟實現相對穩健的軟著陸,我們可以預期全球貿易將保持穩定,足以支持整個亞洲出口相關行業的持續增長。雖然環境依然不明朗,但亞洲債券投資者在這個包羅萬象的地區仍有望獲得衆多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