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觀點

亞洲財政穩健,美國債券吸引力下滑

本文旨在探討推動 2025 年亞洲本地貨幣債券表現亮麗的潛在因素,並評估此資產類別有望保持吸引力的原因。

債券投資管理亞太區主管及道富環球投資管理新加坡公司主管

與美國、日本及其他已發展市場的債券相比,亞洲債券相對的吸引力於 2025 年有所增加。主要驅動因素是市場對美國及其他地區財政審慎惡化的憂慮。鑑於預算赤字及債務不斷增加,投資者要求較長期債券提供更高的收益率。1 相比之下,許多亞洲市場的特點是財政紀律嚴明、通脹溫和、本地儲蓄資金池龐大,以及央行政策立場明確。

亞洲各地財政紀律嚴明,增強債券投資者信心

美國的財政赤字由 2022 年的 3.7% 倍增至 2024 年的 7.3%。相反,新興亞洲市場的平均赤字在 2024 年底僅為 6.7%。2 財政赤字或盈餘用於衡量政府收支之間的差額,赤字表示政府支出超出收入。

一般而言,投資者認為財政赤字越小或有盈餘更為理想。在經濟壓力時期,政府透過增加開支以支持經濟,從而擴大財政赤字,可能會帶來正面效益。然而,持續的赤字通常被視為不利於增長。3

投資者對亞洲債券的信心日益增強

衡量投資者信心水平的一個方法是比較為政府債務違約(亦稱主權信貸風險)投保的成本,此成本可從信貸違約掉期 (CDS) 的價格變化中觀察。2025 年至今,亞洲市場的 CDS 水平跌幅大於已發展地區,顯示投資者對亞洲經濟的評價優於已發展市場。4

部分亞洲市場的長期主權債券收益率開始與已發展市場分化

CDS 價格的這種變化,可能部分反映債券投資者對財政紀律的憂慮。5 收益率上升,通常表示市場參與者就其承受的較高風險(例如可能無法收回本金)或預期未來高通脹將蠶食其持有債券的實質價值,而要求較高的補償。研究顯示,隨着美國財政赤字增加,債券投資者會尋求更高的收益率,尤其是在有其他合適的債券市場可供選擇的情況下。6

亞洲長期債券拍賣受到投資者追捧

近期亞洲各國政府的長期債券拍賣備受投資者歡迎。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均已成功發行債券;泰國於 2025 年 7 月發行的一批 30 年期債券,更錄得過去兩年最高的投標倍數。7 此比率被視為衡量債券對投資者吸引力的重要指標。

亞洲市場的貨幣升值

除印尼盾外,大部分其他東盟貨幣在 2025 年表現強勁。8 由於市場對美元及美國債券的避險資產地位產生疑慮,美元指數(DXY)截至 2025 年 7 月底下跌約 9.0%910

這也增加了本地貨幣債券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因為他們不僅可賺取債券回報,亦能受惠於貨幣強勢。事實上,外國投資者流入亞洲本地貨幣債券的資金在今年大部分時間均表現穩健,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淨買入額達 320 億美元。11

實質收益率依然吸引

儘管大多數亞洲市場的債券收益率今年有所下降,但與西方主要債券市場相比,仍處於相對較高水平。再加上通脹受控,意味著實質收益率(即債券收益率減去通脹率)仍然具吸引力。

與此同時,亞洲開發銀行預計亞洲地區 2025 年的通脹率為 2.3%,2026 年為 2.2% 。12 相比之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美國 2025 年的通脹率將達到 3.0%。13 通脹較低,意味著實質收益率會高於通脹較高時的水平,同時亦給予央行更多減息空間。14 這進而使現時息率較高的債券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並對收益率構成下行壓力。15

區內大部分地區通脹環境相對溫和,讓央行在當前通脹趨勢持續的情況下,有能力繼續減息。16 這亦意味著央行可在必要時降低利率以支持經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區內各國政府在應對壓力時期管理其固定收益市場的技巧日趨純熟。17 這能增強規避貨幣和債券市場大幅波動的投資者的信心。18

亞洲的儲蓄資金池提供穩定的投資者基礎

亞洲的高儲蓄水平,加上市場日益關注區內固定收益產品,亦推動對本地貨幣債券的需求。19 此外,退休基金、保險公司和銀行等本地投資者,往往是尋求以債券配對其未來負債的長期投資者。20

擁有穩定而長期的投資者基礎,通常被投資者視為正面因素,因為這應有助緩和波幅,而外國投資者的資金流動可能迅速轉向甚至逆轉。

亞洲債券市場的利好因素有望持續

促使亞洲本地貨幣債券在 2025 年表現穩健的因素很可能將會持續。儘管關稅不確定性為經濟前景蒙上部分陰霾,但相對溫和的通脹環境,加上財政審慎及央行審慎的行動,應可確保亞洲債券繼續為投資者帶來具吸引力的機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