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球需求放緩和本地貨幣疲軟,再加上中國房地產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相關挑戰,亞洲債券仍然受壓。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策略師
亞洲債券市場於2022年10月走弱,Markit iBoxx ABF Pan-Asia Index 按美元非對沖計下跌-0.73%,按美元對沖計上升+0.10%。
儘管已發展市場債券和貨幣在9月份經歷部分較劇烈波動已有所緩和,但環球需求放緩的溢出效應繼續影響亞洲的固定收益回報。此外,中國的房地產危機和新型冠狀病毒封城措施加強仍然為區內帶來利淡因素。
市場 | 本地貨幣回報 | 外匯回報 | 回報(美元) |
印尼 |
-0.70% |
-2.34% |
-3.03% |
中國 |
0.78% |
-2.72% |
-1.96% |
馬來西亞 |
0.55% |
-1.95% |
-1.41% |
香港 |
-1.37% |
0.00% |
-1.37% |
韓國 |
-0.94% |
0.44% |
-0.51% |
泰國 |
-0.05% |
-0.40% |
-0.45% |
菲律賓 |
-0.92% |
1.14% |
0.20% |
新加坡 |
1.06% |
1.38% |
2.46% |
印尼(-3.03%)的資產跑輸其他亞洲市場。外匯(FX)尤其如此,印尼盾仍然承壓。儘管與美國的息差收窄支持持續的貿易和經常賬盈餘,但仍出現這情況。在9月份超過普遍預期的50基點加息之後,印尼央行(BI)於10月份進一步上調政策利率50基點至4.75%。印尼央行指出,此舉旨在穩定印尼盾匯率。市場參與者認為印尼央行將繼續撤回流動性,並推動貨幣市場利率上升。儘管10月份整體年度通脹率略微下降至5.71%(9月份為5.95%),但仍高於印尼央行的2-4%目標。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於10月份創下新低,為今年連續第八個月下跌,導致中國(-1.96%)市場亦面臨貨幣壓力。這是由中國債券與已發展市場債券之間利差不斷擴大所致的。中國各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衛生官員宣佈他們將堅持推行嚴厲的防疫措施。與此同時,中國綜合採購經理指數連續第四個月走弱,從9月份的50.9下跌至10月份的49.0,為6月份上海解除封鎖以來的首次下跌。
在馬來西亞 (-1.41%),貿易平衡的改善弱於預期及政治不確定性拖累馬幣。馬來西亞解散議會,並宣佈大選很可能在11月中旬舉行。此外,馬來西亞央行將政策利率上調25基點至2.75%,首次連續加息四次。由於入境人數持續增長提振旅遊相關行業,這項預防性舉措旨在緩解需求驅動型物價壓力過大造成的風險。
由於香港跟隨激進的美國聯儲局(美聯儲)加息,疲弱的本地貨幣債券回報導致香港(-1.37%)於10月份跑輸大市。2022年第三季度本地生產總值按年收縮4.5%,差於預期。具體而言,零售銷售放緩反映消費需求仍然疲弱。9月份消費通脹按年上升至4.4%(8月份為1.9%),主要原因是政府於9月份豁免大多數公屋的租金。
韓國(-0.51%)月內下跌,本地貨幣債券回報抵銷了正數的外匯回報。通脹持續高企,核心消費物價於10月份按年上升4.2%(9月份為4.1%),為連續第11個月上升。整體消費通脹亦上升至5.7%(9月份為5.4%)。這導致市場參與者認為韓國央行將會繼續加息。其他方面,在經歷 12年的貿易順差之後,韓國的貿易逆差擴大,拖累其貨幣下跌。
泰國(-0.45%)亦下跌,政治風險、消費增長乏力和低產能利用率掩蓋了旅遊業復甦帶來的積極影響。預計泰國央行將繼續其逐步加息的政策,同時維持支持性融資方式。與美國國債之間的收益率差距導致油價高企及泰銖貶值,這是值得關注的主要風險。
菲律賓(0.2%)方面,菲律賓披索從年底至9月份創下接近-13.7%的累計跌幅之後,於10月份輕微回升。10月14日,在美國公佈高於預期的通脹報告之後,菲律賓央行(BSP)行長表示,該央行將在下次政策會議上加息50至75基點,以維持與美聯儲的息差。
新加坡(2.46%)的外匯和本地貨幣債券均表現良好。10月份,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重新調整新加坡元名義有效匯率(S$NEER)政策區間的中間點,但維持該區間的斜率和寬度不變。這是金管局自2021年10月以來第五次收緊其貨幣政策,包括1月和7月的兩次調整,導致新加坡元兌區內其他貨幣升值。近期的通脹憂慮仍然是首要考慮事項,2022年通脹預期升至金管局先前預測範圍的上限(核心通脹4%和整體通脹6%)。明年的通脹預測亦有所上調,核心通脹為3.5-4.5%,整體通脹為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