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通脹升溫、美元走強和央行收緊政策打擊區內投資者的情緒,亞洲債券市場在4月份下滑。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策略師
亞洲債券市場在4月大幅下跌,延續上月的拋售潮。Markit iBoxx ABF Pan-Asia Index以美元(USD)非對沖基礎計算下跌-4.02%,以美元對沖基礎計算下跌-1.48%。下跌的原因包括美元全線走強、投資者規避風險以及通脹持續急劇上升導致新興亞洲各地央行採取支持力度較低的金融政策。
市場 | 本地貨幣回報 | 外匯回報 | 回報(美元) |
泰國 | -3.81% | -2.73% | -6.43% |
馬來西亞 | -3.09% | -3.40% | -6.38% |
韓國 | -2.16% | -3.50% | -5.58% |
中國 | 0.24% | -3.87% | -3.65% |
新加坡 | -0.91% | -2.02% | -2.91% |
香港 | -2.37% | -0.22% | -2.59% |
印尼 | -0.76% | -0.93% | -1.69% |
菲律賓 | -0.61% | -0.89% | -1.49% |
泰國是區內表現最差的地方(-6.43%),本地貨幣債券和外匯(FX)均承壓。儘管同比通脹率從3月的5.73%放緩至4月的4.65%,但投資者憂慮能源進口增加以及能源價格對消費者通脹的較大影響均不利於市場回報。短期內,預計泰國央行將利率維持於0.5%,但倘若需求驅動型通脹開始升溫,泰國央行可能會面臨上調借貸成本的壓力。
由於投資者日益預期馬來西亞央行(BNM)將在其5月政策會議上加息25基點,馬來西亞(-6.38%)遭到拋售。雖然3月份整體消費者通脹率基本保持在2.2%(同比)不變,但核心通脹率從1.7%上升至2%,創下31個月的最高水平。儘管各方呼籲逐步實施最低工資上調政策,但政府仍然推進在5月1日上調最低工資25%的政策,工資成本上升亦推高通脹。
韓國(-5.58%)亦表現疲軟,因為石油和食品價格上漲推動消費者通脹率從3月的4.1%上升至4月的4.8%,創下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4月核心通脹率亦上升至3.1%。在憂慮成本上升和工資壓力下,韓國央行在4月份政策會議上調利率25基點至1.5%。此外,市場參與者預計5月將再次加息。
中國(-3.65%)的外匯急劇貶值,因為在新冠病例增加的情況下,中國繼續實施新冠病例清零政策,導致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加劇。從政策角度而言,中國人民銀行維持利率不變,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的幅度小於預期。中國也出現了外國資本的進一步外流。
新加坡(-2.91%)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於4月收緊貨幣政策,將匯率政策波動區間的中點更改為新加坡元名義有效匯率(S$NEER)的現行水平,並略微上調政策波動區間的升值速度。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指出,外部通脹壓力已經加劇,並預計商品供需錯配和運輸瓶頸將持續存在。今年的核心通脹率從1月份預測的2-3%上調至目前預期的2.5-3.5%,消費者通脹率預測為4.5-5.5%,而先前的預測範圍為2.5-3.5%。
香港(-2.59%)受到本地貨幣債券表現欠佳的負面影響。由於香港基於聯繫匯率而跟隨美國的貨幣政策,在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息時,香港將被迫提高借貸成本。儘管全球商品價格飆升,但由於最新一波的新冠疫情導致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中國疫情爆發的二階效應,香港的通脹仍保持溫和。
印尼(-1.69%)亦被拋售,但跌幅低於其他地方。印尼央行 (BI) 維持利率在3.5%不變,強調通脹仍然受控,不會對經濟穩定構成風險。此外,它表示只有在核心通脹率(仍處於偏低的 2.4%)開始攀升時才會作出回應。最後,央行表示將繼續與政府密切合作,將通脹率控制在2-4%的目標範圍內。
在菲律賓(-1.49%),通脹升溫至高於央行2-4%的目標,通脹壓力來自食品、燃料和公用事業成本的上漲。儘管如此,需求驅動類別(例如傢俱、娛樂和餐廳)的通脹率仍處於低水平。市場參與者認為央行可能會密切關注未來數月的通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