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觀點

利好的基本面提振亞洲債券市場

亞洲債券市場本月錄得正回報,因為投資者忽視美國銀行業的震盪,轉而關注區內利好的經濟背景。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策略師

亞洲債券市場於 2023 年 3 月錄得正回報,Markit iBoxx ABF Pan-Asia Index 按美元非對沖計上漲 +3.36%,按美元對沖計上漲 +1.83%。在穩定內需和中國重新開放趨勢的支持下,經濟背景有所改善,區內的債券普遍沒有受到美國區域性銀行和歐洲銀行震盪的影響。即使中國經濟復甦帶來需求溢出效應,但部分由於全球商品價格下跌,通脹壓力正在緩和。

國家 本地貨幣債券回報 外匯回報 總回報(美元)
泰國 1.94% 3.93% 5.94%
新加坡 3.22% 1.68% 4.95%
韓國 2.85% 1.64% 4.54%
香港 2.90% -0.02% 2.88%
菲律賓 0.67% 1.93% 2.62%
印尼 0.61% 1.75% 2.37%
馬來西亞 0.49% 1.81% 2.32%
中國 0.63% 1.17% 1.81%

通脹放緩和經常帳樂觀情緒

在大多數通脹組成部分升勢放緩的情況下,尤其是近期油價下跌拉低食品和能源價格,泰國 (5.94%) 的本地貨幣債券和泰銖上漲。2023 年 3 月的整體通脹同比增長 2.8%(此前預測為 3.3%),核心通脹亦有所減弱。隨著油價下跌、貨運成本正常化和旅遊業復甦,市場預期泰國經濟的經常帳赤字將會迎來轉機,推動外匯(FX)走強。市場參與者已經消化泰國央行在 2023 年 5 月政策會議上的加息行動。市場亦認為倘若經濟復甦乏力或通脹繼續走軟,泰國央行將在 2023 年 8 月的會議上選擇不加息。

新加坡物價上漲緩和

新加坡 (4.95%) 的本地貨幣債券和外匯均回升,並且通脹低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預期。2022 年第四季度核心通脹率平均為 5.1%,2023 年 1 月和 2 月為 5.5%。這些數字比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於 2022 年 10 月發布的季度預測低約 20 基點。儘管如此,通脹風險依然存在,尤其是由新加坡強勁勞工市場所導致的通脹。鑒於金融行業近期發生的事件,金管局可能會選擇推遲上調新加坡元名義有效匯率 (S$NEER) 政策區間斜率(預料從 1.5% 上調 50 基點至 2%),並最終在其 7 月份會議上恢復緊縮傾向。

美國減息預期提振韓國市場

由於金融動盪憂慮導致投資者降低了對美國聯邦儲備局(美聯儲)加息的預期,韓國 (4.54%) 錄得正回報。此外,美元從高位回落。這個背景有助於韓國降低消費者通脹上升的風險(韓元升值有助於降低商品進口成本)。儘管 2023 年 3 月的消費者通脹率為 4.2%,低於預期,但在服務業成本上升的帶動下,核心通脹率持續高企。儘管如此,預計韓國央行至少將在接下來兩個季度保持觀望態度。

美國金融憂慮提振港債吸引力

香港 (2.88%) 的債券回報穩健,由於美國監管機構在發生銀行擠提之後關閉了兩家區域性貸方,投資者變得審慎。鑒於香港金融管理局緊隨美國央行的利率決定,美聯儲加息預期的降低帶來進一步支持。即使金融條件收緊、利率上升及消費者通脹率從 2023 年 1 月的 2.4% 同比放緩至 2023 年 2 月的 1.7%,中國內地重新開放及遊客回歸可能會在未來數月增加物價壓力。

菲律賓貨幣回升

由於上月表現遜色的菲律賓披索反彈,菲律賓 (2.62%) 表現良好。在截至 2023 年 3 月止年度,菲律賓的平均通脹率為 8.3%。儘管上月商品價格上漲速度放緩,但通脹要穩定在政府期望的水平內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菲律賓央行 (BSP) 行長此前曾提到,倘若整體通脹顯示出回落至目標水平的明顯跡象,他將會考慮在下一次政策會議上暫停加息。市場參與者預計價格上漲將在 2023 年 4 月進一步放緩,這可能為菲律賓央行在 2023 年 5 月會議上暫停加息鋪路。

經濟數據反映市場預期

印尼 (2.37%) 走高,並且印尼央行 (BI) 連續第二次在會議上將利率維持於 5.75% 不變,符合市場預期。由於來自中國的出口需求改善,印尼央行行長 Perry Warjiyo 預測 2023 年 GDP 增長率為 5.1%(處於該行 4.5-5.3% 預測範圍的上半部)。與此同時,印尼央行預計 2023 年上半年整體通脹率將保持在 5% 以下,然後從 2023 年 9 月開始回落至 2-4% 的目標範圍。該行亦認為美國區域性銀行倒閉對本地金融系統的溢出影響有限。

需求上升和勞工市場走強

馬來西亞 (2.32%) 從外匯中獲得不錯的正回報,但不足以抵銷上月的跌幅。主要由於勞工市場強勁導致的頑固物價壓力,通脹風險持續存在。馬來西亞央行預計將在 2023 年 5 月的會議上加息 25 基點。鑒於商品和服務需求開始超越供應,並且 2023 年的通脹潛在增長率預測為 3.5-4.5%,通脹憂慮加劇支持加息預期。

服務業復甦支持中國經濟增長

在中國 (1.81%),人民幣兌美元溫和升值。2023 年 3月,財新/標普環球製造業 PMI(計量製造業活動的指標)降至 50.0。2023 年 2 月的數字為 51.6,為七個月以來首次擴張。在實施三年的嚴厲防疫政策撤銷之後,服務業好轉推動了中國今年首兩個月的經濟復甦。儘管如此,由於全球需求疲軟,製造業並沒有發生令人信服的反彈。在 2022 年經濟僅增長 3% 之後,中國政府設定了 2023 年增長 5% 的目標。

相關文章